close

之前臉書社團裡分享過希臘優格做法,就有人照著做成功啦~

完全激勵我趕快再來寫篇更詳細的做法給大家!

 

優格是很健康的食物

裡面有大量的鈣質及蛋白質

因為乳糖在發酵過程會經過轉化的關係

因此有乳糖不耐症困擾的人也都可以安心享用、補充營養!

 

這兩年在許多健身狂人、注重體內保養的女孩圈裡迅速竄紅的希臘優格更是佼佼者!

可以搭配水果、燕麥、穀片、奇亞籽的希臘優格口感濃郁

因為使用的牛奶為一般優格四倍,營養成分相對也就濃縮許多

飽足感和蛋白質含量也都比一般優格更豐富

 

這次介紹的DIY做法簡單、成功率又高,口感和外面賣的不相上下呢!

這次我用大家比較好取得的材料來製作

有人會用悶燒鍋或常溫製作優格,菌種來源也不一定相同

我自己是覺得市售優格比較好取得,但若想買益生菌來製作也沒問題

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器具及喜愛的口感來彈性調整做法和時間

 

優格菌最適宜的生長環境是42~45度

低於40度所需的時間就會拉長,若高於60度菌種則會被殺死

只要照著這原則,製造良好的生長環境給優格菌就可以囉!

 

對了!

有人會擔心市售優格可能有一些明膠、玉米澱粉、修飾澱粉等添加物

我因為原本就會吃市售優格所以覺得可以接受

如果你很在意的話,可以選擇使用發酵菌種製作

 

 

希臘優格

材料(1人份,成品約1小杯,可依此比例自由增減):

 

【主要材料】

  • 鮮奶 300cc,全脂口感較順滑,但低脂也可以
  • 市售希臘優格1.5大匙

 

【器材】

  • 電鍋
  • 濾布或細濾網
  • 耐熱密封盒或玻璃罐等,可消毒並密封即可(容器建議使用玻璃,耐溫且較不會變質

 

【可搭配材料】

  • 新鮮水果(莓果類、蘋果、水蜜桃、奇異果、香蕉、洋梨、紅石榴...等)
  • 各類果乾(葡萄乾、香蕉乾、椰子絲)
  • 燕麥片、穀片
  • 奇亞籽
  • 蜂蜜

 

作法:

1. 在消毒過的乾淨耐熱容器中將市售優格1.5大匙和鮮奶300cc攪勻

我採用大概這樣大的玻璃便當盒製作

將容器及攪拌用的器具以滾水燙過烘乾或以酒精擦拭等待揮發即消毒完畢

將鮮奶倒入(冰鮮奶也可以喔!不需特別加溫)

並加入市售優格1.5大匙拌勻

(若使用菌種,需將鮮奶加熱到85度左右殺菌,再降溫到42~45度後拌入菌種,成功率比較高)

 

2. 容器蓋起來密封後放入電鍋

電鍋底部先放蒸盤後將容器放入(不須加水)

放蒸盤是因為有些電鍋溫度較高,直接接觸底部有可能超過60度

 

3. 按下保溫開關後靜待8小時

只要按下保溫即可,千萬不要按成加熱囉!

電鍋保溫的溫度大概是50度,正是優格可以生長的良好環境

如果不想太酸就將時間縮短,但至少要6小時才足夠成形

夏天保溫溫度較高,可以將電鍋露一條小縫讓它不會過熱

冬天天冷保溫溫度降低的話,就稍微拉長一些發酵時間

(開多大的縫或要拉長多久,就需要依每個家庭的電鍋而定囉,可以先做少量試試)

 

4. 時間到取出,以濾布/濾網濾去乳清

成功的優格會凝結成表面光滑的凝凍狀,上頭有一點乳清分離是正常的

質地不是很硬,搖晃它時會看到表面隨之產生許晃動

如果表面有大量泡泡、明顯看得出上下兩層分離,甚至有臭酸或酒味

就是壞掉了!

(失敗品的下層半透明狀液體為乳清,上層則是壞掉的優格)

成功的凝凍狀優格直接食用也可以,

但若要製作口感紮實的希臘優格,就需用濾布濾除優格中的水分

因家中沒有棉質濾布,我用泡茶的細濾網過濾

過濾後的液體就是乳清,千萬別倒掉這極具營養價值的乳清喔

可以加蜂蜜和冰塊,或打精力湯,或稀釋當澆花肥料都行

大約會過濾出3/4的乳清及1/4的希臘優格

 

5. 過濾完就完成啦!可以加上自己喜歡的配料

過濾後的優格變成半固體狀

口感介於優格和軟質乳酪間,蠻有飽足感!

我喜歡加各類水果、蜂蜜、穀片,

尤其最愛撒上紅石榴再淋上一點點蜂蜜當做點心,吃起來一點也沒負擔

若當早餐則可以搭上有飽足感一點的穀片與香蕉、奇異果等

都超級健康又美味啊!!!!!!

 

 

這樣一份成本約30,是不是超級簡單又方便呢?

對我來說唯一折騰人的就是「等待」了

因為我急驚風沒耐性,真心覺得做優格是很好的修行

 

做好後的新鮮優格放冰箱可以保存2-3天

會越放越酸,所以我一次大概都只做1.2天份。

如果你怕酸,可加入蜂蜜或果醬,

自然的甜味比市售添加物的安心許多!

如希望多點變化,除了搭配水果穀片之外

也能加水果打成果昔、或依自己喜好調味後稍微冰凍做冰淇淋

就可以當健康的早餐或點心,甚至可以直接當清腸胃一餐!

快一起做做看吧!

 

 

想看更多美食、婚禮相關、美妝、保養、美食的分享,歡迎來Miss E.的探索日記找我玩喔!

arrow
arrow

    Miss 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